暑期调研正当时,实践青春在路上

发布者:Tristar发布时间:2020-08-12浏览次数:347


为了提高环地学子调研实践能力,丰富其假期生活,引导学生把爱党爱国铭记于心,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大赛开展地如火如荼。目前学院共有31组调研项目,其中5组重点项目。环地学子聚焦各个方面的社会热点,通过收集资料、发放问卷、数据处理、实地考察等工作不断推动调研项目的进展。

其中,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暑假社会实践调研学院重点团队,“城市看海”了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城市居民对暴雨内涝的感知与适应调研。该调研小组通过问卷调研和微博数据调研的方法,综合测量示范区居民的风险感知与适应感知,分析居民风险感知与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对如何实现“让城市不再看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鼓励城市居民全面参与暴雨内涝适应策略。项目小组于202087日,问卷累计收集总计完成600余份问卷,电子问卷收集工作已经初步完成,问卷调研进入了收尾阶段。目前的微博数据主要按地区分组手动抓取,收集近800份(江浙沪皖总和),目前还处于微博数据搜集阶段。

调研项目“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上海苏州河沿岸中心城段公共品质研究,围绕宜业、宜居、宜游三方面,运用杨·盖尔PSPL调研法开展社会不同人群对苏州河沿岸中心城段公共空间品质意愿调查,探究苏州河沿岸中心城段工业、生态、景观建设规划演变历程,探究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文化街区管理、保护与更新、生态绿地开发与保护等模式与方法。通过总结苏州河沿岸中心城段更新建设的经验与实际成效,提出符合苏州河沿岸中心城段建设与发展、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路径与策略。


项目上海市重点拥堵路段中小学通学方式调查和校车运营的可行性分析,立足于上海巨大的交通压力这一背景,聚焦有师范特色的中小学,以缓解上海重点拥堵路段的交通压力和中小学通学时段的影响,探索校车运营的可行性,发展绿色交通,促进城市建设的优化。调研小组在特殊的疫情时期采用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方式,先后从大同中学、市八中学、园南中学、上师大一附小等学校收集到通学方式的数据,并结合街区路网特色、学校生源特色等进行分析,总结特点和差异,以进行重点区域校车运营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周丛生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驱动因子分析围绕青西郊野公园城市淡水湿地,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不同人为干扰下土壤周丛生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变化及驱动因子,为长三角湿地土壤生态健康评价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项目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及建设美丽中国公众感知度调研——以甘肃省为例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研、实地调研等方法,调查研究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甘肃省居民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感知程度,为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

虽然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疫情影响,但是环地学子们对待调研大赛的热情仍然不减。在调研期间环地学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用行动贡献青春力量、承担青春使命。(供稿: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