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2020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李湘儿作为第一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发表了题为《基于固碳服务供需视角的区域碳平衡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的论文,论文指导教师为胡熠娜讲师,于2021年6月入职我校,主要从事景观生态与土地利用方向研究。
图1 论文部分截图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横跨两省一市,是长三角行政版图的地理中心。2019年,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方案明确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22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旨在为探索协同一体落实碳达峰目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碳中和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示范区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科学量化示范区固碳服务供给和需求为前提。论文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研究区,首先基于CASA模型评估示范区固碳服务的供给能力,而后基于人口密度法识别示范区固碳服务的需求,进而通过供需比指数识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碳服务的供需变化。在此基础上,论文再基于固碳服务供需开展分区研究,从而为示范区各乡镇提出针对性的碳平衡建议。
图2 2000-2020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固碳服务供需空间格局与分区
李湘儿同学是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第二届学科融合与创新拔尖人才教学改革实验班的成员,自本科一年级入选创新班以来就与胡熠娜老师建立起“一对一”指导关系。她跟随导师开展了植被固碳能力评估方面的研究,并于大二负责市级大创项目《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清单核算及主导碳源研究》,该项目在核算长三角地区2000-2020年能源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城市主导碳源,并基于脱钩模型探究不同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作为一名本科生,李湘儿同学从项目的选题到确定思路,从数据的搜集到论文写作,都得益于胡熠娜老师深刻而细致的指导。由于共同的热爱,她们在科研路上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导学关系。在前期科创的基础上,李湘儿同学尝试从固碳服务的供需视角进一步深入探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固碳服务供需情况,利用GIS软件从乡镇尺度进行更为细致的空间分析,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
我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理念,通过构建“本科生大讲堂”“本科生大调研”“本科生大实践”“本科生实验班”“本科生大三导师制”五大工程为核心的本科生培养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力。此次本科生以一作身份成功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与教育特色。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院训,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培养体系,厚植科创沃土、提供科创养分,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图片、供稿: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