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至6月29日,在前期多次踏勘调研的基础上,我院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共计160名同学在学院院长卢松、城市科学与区域规划系系主任周锐、地理学系系主任柳云龙、城市科学与区域规划系教工党支部书记邵琳以及冯翔、李仙德、叶琴、唐佳、房学宁、涌旭华和徐润浇等多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为期4天的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本次实习主题包括农文旅融合发展、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产业集聚发展、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滨水空间开发、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等;实习区域横跨上海市金山、闵行、徐汇、普陀、黄浦和杨浦等6个区域,具体实习地点包括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徐汇滨江、杨浦滨江、“大零号湾”、枫泾古镇、亭林遗址公园、东林寺、上海南社纪念馆、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曹杨百禧公园等。
农文旅融合发展
6月26日全天及6月27日上午,同学们对金山区亭林遗址公园、东林寺、枫泾古镇、上海南社纪念馆和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学习和了解了大都市郊区地带一二三产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思考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消费场景、应用场景,思考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探索如何优化空间布局、整合优势资源、拓展农旅功能,打造集风景观光、文化体验、科教研学、休闲娱乐、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以农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社区公共空间改造
6月27日下午,同学们走访了曹杨百禧公园。曹杨百禧公园位于曹杨新村,前身为真如货运铁路支线,后改为曹杨铁路农贸综合市场。2019年市场关停后,这个特殊的线性空间成为了超大城市里的典型剩余空间。如何能在这些剩余空间里,找到新的城市潜力和能量?如何通过“城市更新”真正为老百姓带来生活上实际的改变?基于这些想法,设计师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将这块狭长的线形空间重新规划建设为一个全新的、多层级、复合型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绿地。同学们记录了公园的空间布局、活动场地和主要设施;观察了公园的步行路线;分析了公园的景观资源和人群的互动关系;探讨了如何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促进社区活动与交流;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了他们对场地变化的看法;考虑了公园的场地规划,如何优化以适应社区居民需求,了解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与城市更新。
产业集聚发展
6月28日上午,同学们来到闵行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参观。在闵行区科创服务平台袁骄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优势学科支撑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路径,政府畅通成果转化和师生创业通道的对策,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的重要意义。同学们深刻领会“大零号湾”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在促进上海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总结其发展的五个关键词: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前沿产业、高端人才、产城融合。
6月28日下午,同学们参观了徐汇滨江的上海西岸。上海西岸系统开发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文化艺术、金融等产业,致力于打造国际大都市的卓越水岸。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西岸智塔是上海人工智能新高地“T计划”的核心,形成完整的AI垂直产业生态。油罐艺术公园提供艺术体验,由五个油罐组成,集展览、绿地等设施。西岸艺术中心位于原飞机厂,建筑面积10800平方米,服务文化活动。西岸美术馆位于龙腾大道2600号,是滨江公共空间的核心场馆,旨在打造开放的文化中心。同学们加强了对城市更新的理解,深入了解了徐汇区AI+ARTS战略,观察了产业集聚效应,思考了文化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
6月28日下午,同学们来到徐汇滨江。徐汇滨江北起日晖港,南至关港,岸线长11.4千米,曾是近代工业中心。2010年世博会后,城市更新推动了景观大道、亲水岸线及开放空间的建设。
6月29日上午,同学们来到杨浦滨江。杨浦滨江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拥有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远东最大的煤气厂、火力发电厂等十余项“全国工业之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作为唯一的工业遗产代表,入选国家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全国工业遗产的活化更新探路制度创新。通过滨江实地调研和考察,学习和了解如何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更新变迁轨迹中的印记,如果利用城市更新手段,实现滨江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科创绣带”的转变,成为上海家喻户晓的滨水公共空间。
滨水空间开发
杨浦滨江和徐汇滨江同为沿江工业区转型,杨浦滨江是“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但开发相对较晚,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徐汇滨江已经基本做到集金融、商务、商业、文化、居住等功能于一体,也塑造成型了CAZ(中央活动区)定义中的“7天·24小时”活动模式。同学们结合了徐汇滨江和杨浦滨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比较和了解了不同类型的上海市滨水空间(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邻里公共开放空间)的开发特点。
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
6月29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位于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于2000年2月25日建成开馆,是国内首家展示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专题性场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展示馆通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被中外游客誉为“城市之窗”。2020年5月,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启动新一轮更新改造工程,2022年8月9日起重新向公众开放。新一轮展陈更新主题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全面展示上海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充分展现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的愿景目标,更好展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更好彰显城市软实力,奋力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结合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实地调研和考察,了解上海如何坚持不懈地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更具人文底蕴和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成为一座更具活力和更加繁荣的创新之城;如何构筑城市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提升城市适应能力和韧性,成为引领国际超大城市绿色、低碳、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通过本次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同学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素质,掌握了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和开展实践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片、供稿: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