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13:00,我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论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上海实践》的第五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线上课堂的形式顺利开讲。学院院长卢松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兼谈上海市自然保护地建设”的专题课程。
本次专论课旨在让同学们深入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自然保护地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首先,卢院长以云南断鼻野象家族北上南归事件进行课程导入,他认为,这次大象迁徙事件不仅是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次考验,更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次展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卢院长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全球保护地建设的基本格局,随着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化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议题,而我国也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
随后,卢院长深入阐释了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他强调,国家公园是最具国家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最高级别。卢院长为同学们介绍了国内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并重点讲解了2013年以来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过程,他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已先后启动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于2021年正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
最后,卢院长对上海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论述,他指出,上海市现已构建出“四区八核一网”的自然保护地发展空间格局,为保护全市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卢院长鼓励同学们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要运用自身地理学和环境学的学科优势,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积极投身到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实践中,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此次专论课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态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下一步,学院将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上海实践》专论课,持续深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广大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肩负起生态保护的历史责任,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图片、供稿: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