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师范大学学生手册(2024)》之《上海师范大学转专业实施办法》和《上海师范大学关于2025年本科生转专业的工作通知》的规定,特制定本学院2025年转专业招生细则。
一、申请条件
1.有兴趣和专长的在籍本科2024级学生。
2.原则上完成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计算机、体育、军事等课程)2门及以上,获得相应学分。
3.凡有考试违纪或作弊行为的,不能申请。
4.申请转入地理科学(师范)专业需平均绩点3.0及以上。
二、招生人数、考核形式、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 专业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考核形式 | 参考书 | 预排考试时间 |
地理科学 | 师范 | 4 | 无 | 面试 |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1-01,ISBN:9787040177985。 | 5月7日 周三 13:30 |
环境工程 | 2 | 无 | 面试 | 《环境科学概论》,孙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1-01,ISBN:9787122149893。 | 5月7日 周三 13:00 | |
地理信息科学 | 2 | 无 | 面试 | 《地理信息科学导论》,闾国年等,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2-01,ISBN:9787030636607。 | 5月7日 周三 13:00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2 | 无 | 面试 |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1-01,ISBN:9787040177985。 | 5月7日 周三 13:00 | |
资源环境科学 | 2 | 无 | 面试 |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蔡运龙,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08-01,ISBN:9787030191540。 | 5月7日 周三 12:30 |
三、报考流程
3月10日-3月21日:教务处公发布转专业工作通知及招生简章,学院网站公布各自工作细则及计划(内容包括:操作程序、招生人数、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参考书、预排考试时间、转专业招生工作小组成员等)。
3月10日-4月6日:学院根据上报的招生咨询方式落实转专业宣讲咨询,教务处同步安排线上政策咨询。
3月24日-4月6日:学生网上报名(最多2个志愿),本次报名工作在教务系统内完成,不需要线下递交报名表和成绩单。
4月7日-4月11日:学院审核学生报名资格(成绩审核可直接在教务系统里查阅报名学生的成绩单),安排考核时间地点并上报教务处。
4月14日-4月18日:教务处公布考核学生名单和考核时间地点安排。
4月19日-5月5日:各专业根据转专业报名情况,准备考核试题;学生复习准备。
5月6日-5月16日:转专业考核(面试)。
5月19日-5月23日:学院评价并公布考核合格名单(拟接收名单,可有替补)。
5月26日-5月30日:学生、学院双向选择(意愿优先),确定录取专业,学院公示名单。
6月3日-6月9日:教务处公布及公示录取名单;学籍异动生效;培养方案绑定;学生选课准备。
转专业成功的学生,于本学期选课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下一学期课程的网上选课操作,不再单独设置转专业学生选课批次。
四、转专业后续工作
1. 被录取的学生下学期开学后到环地学院报到注册,并按照环地学院的学费标准缴纳学费。
2. 被录取的学生若无法适应新专业的学习,可在转入新专业就读后一周内向新专业所在学院提出申请放弃转专业,经新专业所在学院以及原学院审批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校领导批准后允许回原专业继续学习。转回原专业学习的学生须在开学第四周前办理课程的退补选工作(选课若遇问题,可向开课学院教务员咨询)。
3. 被录取的学生进入新专业后,须按照新的培养方案进行学习,补齐所有课程。若原专业修完的相关课程符合《课程替代管理办法(实施稿)》规则,可申请做课程替代,以抵充新专业培养方案一年级的相关课程。若被录取学生符合《上海师范大学本科课程修读管理规定》中免修或免听要求,补修新专业一年级课程时可向新专业所在学院提出免修或免听申请,经学院审批同意后参照执行。
五、其它
有意申请转入环地学院各专业的学生务必慎重考虑并先行了解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如因转专业而引起成绩下降、学习不适应、乃至在有效学习年限内不能毕业或不能授予学士学位,责任自负。
转专业工作QQ群:环地学院转专业工作群,985728207。
学生按学校规定时间网上报名,报名的同时必须加入上述“环地学院转专业工作群”。面试时间和地点将通过群通知。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2025年3月
附: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转专业工作小组
为保证2025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学院成立转专业招生工作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组 长:陈浮
成 员:柳云龙、李巍岳、周锐、涂耀仁、马群
咨询保障:陈海宏、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