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副院长杜士强教授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

发布者:Tristar发布时间:2022-08-19浏览次数:237

20228月,我院副院长杜士强教授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晚间重点打造的解读类节目《新闻有观点》采访,围绕“四川彭州龙槽沟山洪灾害”热点事件进行了观点分享。

杜教授在关心后续救治与善后工作的同时,从专业角度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剖析。龙槽沟属于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该类灾害的最大特点是突发性,并被幸存者形象地形容为“水是一下子涨起来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短时强降雨,尤其是经山区地形抬升,水汽冷凝使得降雨变多,并且这种降雨的局地性强,事发地点并没有降雨,而山洪明显是上游降雨所致;第二是山区坡陡沟深,汇水快、下泄快,进一步增强了山洪的突发性。但就本次事件而言,事前有天气预报,当地政府也用大喇叭进行了预警信息播报和撤离动员,这场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故发生地龙槽沟并未进行旅游景点开发,无任何旅游配套设施。当地政府也设立了相关警示牌,提醒游客“山洪易发区”,“珍爱生命,请勿下河”。杜教授提到,“大家也要反思一下,我们在旅游时见到类似的牌子,自己是不是也有点掉以轻心,存在想冒险,想试一试的侥幸心理?”杜教授还指出,现在不少正式旅游景区也存在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并非没有任何安全风险,但正规景区的风险评估、隐患治理、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环节会安排得更规范和充分。

关于今后应当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杜教授提到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地质、水利、旅游管理等相关部门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这是最重要的安全基础。第二,在危险区域可通过科普展板等形式进行科普教育,让大家知道一旦灾害来临时应当如何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对于景区还可以将防灾减灾明白卡附在门票上。第三,游客也要常绷安全之弦,平时多参加防灾减灾讲座、培训,多通过互联网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比如,面对山洪地质灾害要往两侧高处(岸上)跑,而绝不能沿河谷往上或往下跑。最后,杜教授认为在“风险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与风险共存,要将一场场灾难都作为我们反思学习的宝贵财富。

杜士强教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第一届长三角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上海市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评估应用组组长。长期聚焦于自然灾害风险机理研究,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基金,获评立德树人“党员先锋岗”,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师范大学“记大功”等奖励。近年,杜士强教授热心公益,曾先后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12频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和上海新闻广播等开展减灾教育。(供稿:院办)



链接地址:
野外游玩事故频发!上海师大杜士强:游客应提高防范意识,提前学习自救尝试
https://ytweb.radio.cn/share/albumPlay?correlateId=1898030&columnId=1593617420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