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毕业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在新征程中勇担时代重任,2025年5月14日,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邀请学院关工委分会副主任、学院特邀党建组织员、离退休教工党支部书记朱海森教授为2025届毕业生党员学生开展毕业生党员叮咛教育活动。此次活动,由组织员吴丽娟主持,学院院长卢松及全体毕业生党员参加。
活动伊始,卢松院长以“青春心向党,逐梦再出发”为主题为毕业生党员致辞。卢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党委向毕业生党员们表示热烈祝贺,并肯定了毕业生党员在校期间在学业及党组织活动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卢院长“从牢记初心使命,做敢于担当的‘追光者’”“胸怀‘国之大者’,做矢志奋斗的‘答卷人’”“严守纪律规矩,做清正廉洁的‘守护者’”三个维度对毕业生党员们提出了殷切期望。
随后,朱海森老师以“牢记使命、志存高远、苦练内功、懂得感恩”四个方面,讲述了作为学生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
牢记使命,报效祖国。朱老师回忆起1993年在美国担任访问学者期间,代表我国政府方面就台湾问题进行演讲的一段难忘经历。为了充分地准备演讲报告内容,他不仅向学校请示汇报,还主动与领事馆取得联系,力求获取最准确、最权威的信息。因为,他深知此次演讲责任重大,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与立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朱老师最终完成了一份长达18页的手写报告。这份报告内容详实、逻辑严谨,在学生党员中传阅后,引发了毕业生党员强烈的共鸣。朱老师就此事着重强调了党员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方面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志存高远,实现梦想。朱老师还分享了1969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黑龙江的难忘岁月。在那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他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将“把青春献给祖国”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心底。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己,与黑土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苦练内功,提升信心。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朱老师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的契机。他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功考取哈尔滨师范学院地理专业。在大学期间,他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毕业后,他又以对地理学的热爱,于1981年考取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朱老师的求学经历,生动地诠释了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性,为毕业生党员们树立了榜样。
懂得感恩,和谐环境。朱老师通过“厚德、博学、求是、笃行”的校训,鼓励毕业生党员们要明确目标、勤奋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时刻保持感恩之心,珍惜并回报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他提到,上海师大毕业生在上海市基础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毕业生党员们能够传承和发扬校训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最后,全体毕业生党员共同观看了视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在全国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视频中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党员,毕业生党员们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此次毕业生党员学生叮咛教育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毕业生党员们将牢记学院领导和老一辈党员教师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添砖加瓦,为母校争光,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