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溯黄浦江而上
以试管丈量水波清浊
以仪器聆听生态脉动
从实验室到工厂车间
以科技守护盈盈绿意
——一场环境工程学子的知行之旅,就此启航......
DAY1:实习动员会和安全培训
在大二即将结束的尾声,我院2023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们迎来了首次的外出认识实习。实习开始前一天,由涂耀仁、郭广勇和姚兰三位老师主持召开实习动员会,会议中三位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实习行程,重点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全班28位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进行后续各项指标的监测,寇佳怡、吕慧斌两位助教为同学们分别介绍了仪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同学们做好实习准备。
Day2:母亲河——黄浦江干流上游生态环境考察
6月24日早上8点,迎着初晨的阳光,所有同学都准时于奉贤校区校图书馆门口集合完毕,乘坐大巴前往松江石湖荡镇浦江之首。
老师们贴心为同学提供了专业耳麦,大家佩戴后可以沉浸式聆听解说员的细致讲解,孙伟华老师也在一旁耐心地为同学们补充说明。我们登上塔顶俯瞰浦江景色,感受清新空气,又在水文化馆中身临其境感受了解与我们环境工程专业息息相关的浦江历史文化。
了解相关知识与历史过后,大家便分组行动,在公园中开始了对本次实习第一次指标监测分析与采样工作。第一次在实验室外操作简便的采样分析仪器,同学们使用时都放缓速度,十分小心谨慎,在经过多点采样检测工作后,大家都越发熟练起来,仪器器械使用也得心应手。
午时我们在东夏村特色农家小店“荡里·有米”就餐,天然健康的食材配合农家人独到的炒菜技术,带给同学们焕然一新的感受,一杯杯醇香微甜的特色自制米汁也让老师同学们赞不绝口。
小憩片刻,大家前往浦江第一湾和浦江郊野公园进行下午的采样与检测工作。黄浦江干流的起点在淀山湖湖口,由西向东进入上海市,在上海市的中部转向,由南至北奔向东海。这一呈90°的直角大转弯,就是“浦江第一湾”。“浦江第一湾”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城市历史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几乎可以说没有它,就不会有上海作为城市的历史发展。
浦江郊野公园是一座以森林游憩、滨水休闲为主要功能的近郊都市森林型郊野公园, 坐落于黄浦江东侧,大治河以北的浦江镇,总面积达15.29平方公里。浦江郊野公园汇集“郊野、艺术、秋景”三大理念的复合型功能,是上海7个先行试点建设的郊野公园之一。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同学们不忘初心,在各组老师的带领下,对浦江之首、浦江第一湾和浦江郊野公园三个地方进行水质、噪音、空气污染等方面的监测,勇担环工人使命与责任,发扬科研精神,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格言。
DAY3:实验室样品处理与分析检测
样品采集完成后的第二天,我们前往学校实验室对水样开展深度监测分析,重点检测现场仪器无法完成的指标,如氨氮、硝酸盐氮、COD等。
实验分为四组,每组负责不同指标的测定,小组成员间紧密配合,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积极完成水样预处理、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现场操作规范有序,各小组在完成实验后现场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实验效果良好,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达实验要求。
通过本次实践,同学们熟练掌握了实验室监测流程,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最终测得的水样数据为后续污染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理解环境监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奠定了基础。
DAY4、5 :生产企业参观学习
6月26日上午8时,周军、郭翠香、涂耀仁三位老师带队,师生从奉贤校区图书馆出发,进入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参观了解。
企业技术人员系统讲解了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高效能低能耗优势,并展示了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中水回用系统及余热回收工艺,帮助同学们直观理解火电行业如何实现清洁生产与资源循环利用。此次参观,不仅让同学们学习到了先进的环保技术,更让同学们认识到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与广阔前景。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进行厂区实地观摩,工作人员与指导老师结合锅炉系统、烟气净化设备等核心设施,解析化学反应原理与能源转化逻辑,拓展了同学们对多学科交叉应用的认知。
吃完午饭并简单休息后,午后13:30,师生转场至上海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目睹垃圾焚烧发电的全流程——从智能分拣到高温焚烧,再到烟气净化与灰渣资源化利用,深刻体会到“无废城市”建设中的科技支撑。
6月27日上午8:30分,在周军老师、郭翠香老师、涂耀仁老师的带领下,师生们一同造访上海漾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基础设施集约与数字化管理为双轮驱动,构建高效污泥处理体系,其 “薄层干化 + 硫化床焚烧” 技术,可同时实现高效处理污泥和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效果。同时厂区内,分布式光伏发电助力节能降碳,焚烧后的灰渣还能制成建筑材料,生动诠释了污泥处理资源化的创新路径。
下午13时,师生们前往了本次认知实习的最后一站——奉贤西部污水处理厂,本次的参访行程则完整呈现了污水从格栅拦截、生物降解到MBR膜过滤、紫外消毒的净化过程。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控制车间与不同流程下的污水处理池,通过亲眼观察与亲身体会,同学们都对污水处理的流程与工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次认知实习通过实地采集水样与处理监测分析使同学们了解采样检测的工作内容,又通过参访发电、再生资源、污水处理等企业,系统展现了能源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水处理智能化的环保实践。同学们在实地观摩中深化了对超超临界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干化焚烧及MBR膜技术等核心工艺的理解,切实感受到环境工程技术在减排降碳、循环利用中的关键作用。活动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激发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为未来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生心得体会
同学1:经过这段时间的认识实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更是让我们对环工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认识更加深刻,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之后会更加努力钻研学术,为创造美好生活环境贡献力量,为祖国建设建言献策。
同学2:参访奉贤西部污水处理厂后,我亲眼目睹了大体量的污水从“黑臭”到清澈的全流程净化,MBR膜与紫外消毒技术令我十分震撼,我深刻意识到环保方面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先进与革新,环境工程师需要兼具过硬的技术能力和系统的思维才能将复杂的工艺转换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学3:本次实习从黄浦江旁空气质量检测、噪音检测、水样采集与实验室检测开始,系统训练了环境监测的全流程操作;随后参访发电、垃圾焚烧及污水处理企业,直观感受超超临界技术、资源化利用与污水净化工艺的实际应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我深刻认识到环境工程在污染防控、资源循环中的核心作用,既提升了专业技能,也强化了用技术守护生态的责任感,为未来学习与职业规划指明了方向。
(图片、供稿 : 资源环境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