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我院环境工程系与上海市奉贤区环境监测站在奉贤校区环地学院206会议室举行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智能化转型研讨会。会议旨在推动产教融合,以智能化技术赋能环境领域相关研究,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智慧型环境工程人才。上海市奉贤区环境监测站陈磊书记、赵征站长、顾帆站长、何洁、杨静、徐晨岚和我院环境工程系朱建副院长、陈浮副院长、涂耀仁系主任、刘启贞、姚兰、顾梦斌、王彤等教师代表参与会议。
会上,双方围绕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深入交流,形成多项重要共识。奉贤区环境监测站陈磊书记提出,监测站将作为我院环境工程专业稳定的实践育人基地,接纳本科生与研究生深度参与一线课题研究,为不同阶段学生搭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创新应用”的递进式培养平台。在具体培养路径上,学生将全程融入环境监测的实战场景:本科生可参与基础实验方案设计,如协助制定水体新污染物筛查的采样流程、优化无人机监测的布点方案等,将课堂所学的污染监测原理、仪器分析方法转化为实操能力;研究生可深度参与智慧化系统实施与大数据分析建模,例如参与“水陆空”一体化应急监测体系中无人船水质传感器的校准调试、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处理污水处理厂新污染物监测数据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等,在复杂项目中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研发能力。监测站的一线需求与院校的理论资源形成对接,为我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紧贴行业发展的实践导向。
同时,双方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探讨了我院环境工程学科的高质量智慧发展路径。以实际环境问题为导向、借助新兴智能监测技术,双方聚焦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环境数据分析模型、整合无人机遥感监测的宏观数据与人工采样的检测数据、构建“水陆空”一体化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等研究课题。双方还计划联合绘制新污染物浓度分布地图、制定新污染物风险管控相关团标等研究。通过这一系列合作,环境工程专业将实现从传统研究向智能化、实战化的升级,不仅能强化科研成果对实际环境治理的支撑能力,更能提升环境专业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
此次会议成果丰硕,双方围绕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智能化转型,在科研合作、学生实践、技术应用等多方面找到了契合点。未来,我院环境工程系与上海市奉贤区环境监测站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环境工程专业在智能化时代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助力环境工程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能动力!
(图片、供稿:环境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