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我院面向25 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新生再度开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上海实践》专论课,10月10日本学期课程第一讲在2教208正式开讲。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耿步健教授受邀主讲,以“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为主题,为新生们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生态文明思想启蒙课。
回溯去年课程首开之时,授课团队全由院士、教授组成的“顶配阵容”便引发关注。课程紧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科学内涵,深度融合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领域的实践成果,尤其以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历程为鲜活案例,打破课堂边界,将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探索紧密衔接,充分践行“大思政课”理念,汇聚育人合力、构建生态教育大系统,最终成为学生口中“听得懂、有深度、用得上”的优质课程。今年课程延续“金课”特色,首讲便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为新生筑牢生态理念根基。
课程伊始,耿步健教授以“近现代环境问题演变”为切入点,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探索与发展脉络。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由来,到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耿教授通过历史维度与现实案例的结合,生动阐释了“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耿教授围绕“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的宝贵经验”“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四大板块展开深入讲解,层层递进地剖析党的领导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定向领航。
紧接着,耿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针对新生初入专业领域的认知特点,耿教授特别注重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他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学习的核心目标,提出“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三个关键问题,从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双重视角进行解答。
课程尾声,耿教授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党的全面领导则是这场“合唱”的 “定音鼓”。他鼓励同学们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深悟透、学活用好,未来在实验室研究、野外考察、工作实践中,都要以生态保护为己任,让青春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绽放光彩。
首讲结束后,25级环境工程专业新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不仅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明确了专业学习与生态保护的紧密关联,期待在后续学习中将理论所学转化为实践行动。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态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此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上海实践》专论课的再度开设,既是对“金课”品牌的传承与升级,更是为新生搭建起“专业认知——思想认同——行动自觉”的成长桥梁,为培养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青年力量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