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进一步深化青年学生对党史与精神谱系的系统性理解,激发新时代青年坚定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的责任感与行动力,10月22日下午,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联合哲学与法政学院,在奉贤校区33号楼学习家活动室共同举办“会当乘长风破万里浪”人生导师主题沙龙活动。活动特邀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雍担任主讲嘉宾,哲法辅导员窦美霖主持活动,环地辅导员康霓出席活动。

沙龙开始,邵雍教授以“建党精神为源、抗战精神为流”为主线,结合其参与的国家重大社科项目“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及其精神谱系研究”,系统阐述了两种精神的内在关联。他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四大核心内涵,逐一解析其与抗战精神的延续与发展。“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方面,邵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定救亡图存的理想信念;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层面,他阐释了党领导抗日斗争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具体实践;通过杨靖宇将军等英雄事迹,他展现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血战气概;最后,以红军改编后坚守“红心”为例,诠释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深刻内涵。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围绕党史学习与现实关切踊跃提问。邵教授强调,纪念抗战的核心意义在于铭记历史真相、揭露侵略罪行、守护人类和平。面对外界质疑,应以史实为依据,用扎实史料回应误解。他呼吁青年从自身做起,抵制网络不实言论,传播真实历史,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纪念抗战的深层意义——既为缅怀先烈,更为传承精神、促进和平。

参会师生表示,本次沙龙通过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的讲述,清晰梳理了伟大建党精神与抗战精神的内在逻辑,深化了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活动进一步坚定了青年的理想信念,推动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激励大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勇担重任,让“乘长风破万里浪”的信念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图片、供稿:院学工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