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我院在线举办了博士生论坛第1期,博士研究生沈鎏澄和张矞勋分别为论坛做报告。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敬峰教授,应我院邀请对两位博士生的报告进行点评。论坛由林文鹏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代表、我院众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博士生沈鎏澄首先开展了题为《长三角极端降水的人口暴露度变化》的报告。他指出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增强了极端降水事件、干旱、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和范围。其中极端降水事件广泛影响了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随后,又具体阐述了从全天、白天和夜间尺度开展了长三角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特征、极端降水的人口暴露度的变化和相对贡献的研究。此外,沈鎏澄同学还以极端降水最多的年份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最大极端降水量的大气环流的特征,以探究潜在肌理,旨在为全世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易遭受极端降水天气的地区提供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的科学信息。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我院学子围绕“极端降水与人口暴露度的关系”问题与沈鎏澄同学开展讨论。黄敬峰教授对该报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指出该报告的研究方法设计细致、结果表达清晰合理,研究思路另辟蹊径,具有独特的视角。
其次,博士生张矞勋开展了题为《基于遥感数据的区域水质等级评价》的报告。他指出长三角区域目前面临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水体环境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张矞勋同学针对长三角示范区内的水体进行了具体研究,详细介绍了水环境分类、水质参数反演、水质等级评价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分析得出的结果能够帮助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更有针对性地治理长三角示范区水体水质。
在报告后的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采样点选取”、“研究框架”等问题与张矞勋同学探讨交流。黄敬峰教授针对报告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为研究的完善指明了努力方向。
本次的博士生论坛给予了我院学子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通过分享讨论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黄敬峰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予汇报同学指导。同时,参加本次论坛的同学也积极思考交流,营造了共同进步的良好学术氛围。(供稿:院办)
沈鎏澄,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温家洪教授,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研究。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1篇。极端降水事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预计将增强,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以人口密集、经济高度发达的长三角为例,探究了全天和昼夜尺度的极端降水及其人口暴露度,分析了气候和社会经济要素对人口暴露度的非线性影响,揭示了极端降水极大值年份的大气环流成因。
张矞勋,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2021级博士生,指导教师为林文鹏教授。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普遍和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区域融合发展的先行者和突破口,也是中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创新时代的重要举措和空间载体。鉴于示范区内,河流、湖泊多,大小不一的各种水体分布广泛,空间连续性差,在评价区域水质之前,有必要掌握大范围水质参数的结果。本研究基于实测水质数据对示范区水域的水质指标进行反演,进而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获得区域水质等级信息。
点评专家:黄敬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遥感研究与应用,在植被高光谱遥感、灾害遥感、环境资源遥感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主持和参加各类项目六十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已在Remote Sesning of Environment,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作物湿渍害遥感》《水稻高光谱遥感实验研究》《水稻卫星遥感不确定性研究》《冬小麦气象卫星综合遥感》等系列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