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引领地质绿:24级地师专业地质实习融入思政育人新实践

发布者:曹悦发布时间:2025-11-05浏览次数:10

20251027日至31日,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组织24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奔赴浙江湖州、江苏仪征与南京等地,开展为期天的地质实习。本次实习以“党建+专业+思政”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学院统筹引领、党员教师示范带动、学生实践感悟三个维度,将实习路线打造为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与专业知识同频共振,为地理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注入红色动能。

一、学院党委统筹:顶层设计引领实践育人方向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本次实习的思政育人功能,进行了周密部署。实习期间,学院党委书记周新荣与副院长陈浮亲赴南京山实习一线,看望慰问全体师生周书记结合地理师范专业特色,在现场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他深入阐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院训内涵,勉励同学们要以党员教师为榜样,将野外实践作为服务国家生态保护与地质研究需求的起点,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理想,未来将所学奉献于祖国山河。这一顶层设计明确了实习的价值导向,为实践教学注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二、党员教师垂范:一线教学融通专业与思政

本次实习的党员教师团队由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构成,形成了“专业引领+思想护航”的双线育人模式。柳云龙李亚龙等党员专业教师,在长兴“金钉子”剖面讲解地球历史,激发学生保护地质遗产的责任感;在仪征捺山解析玄武岩节理,揭示自然规律之美;在汤山矿坑公园,他们不仅指导背斜测量、断层识别,更将矿坑生态修复的实例转化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活教材,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辅导员老师们贯穿实习全程,负责队伍管理、安全教育和思想动态关注。他们利用行程间隙组织交流,将实习见闻与职业规划、社会责任相结合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与担当精神,并与专业教师协同,确保思政教育不断线,为野外实习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与后勤保障。党员教师们以扎实的学识和崇高的师德,在野外一线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高度统一。

三、学生积极践行知行合一锤炼党性担当

在党员教师的感召下,全体学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展现出昂扬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仅在专业学习中细致观察、积极动手,掌握了罗盘使用、剖面测量等野外技能,更在实践服务中锤炼党性。积极分子们主动承担物资准备、安全保障等后勤工作,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对汤山矿坑变公园、猿人洞古人类遗迹等地的实地考察,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决心,完成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认知,再到价值内化的升华过程形成“党员带头、积极分子紧跟”的良好氛围,让红色初心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此次地质实习构建了学院引领、教师垂范、学生践行的“三维”育人共同体,是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以思政教育赋能专业实践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家国情怀与生态责任的新时代未来地理教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供稿: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