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上海实践》专论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发布者:曹悦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10

 11月14日下午1点,我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论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上海实践》第四讲在第二教学楼208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课程由我院院长卢松教授主讲,他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授课主题,为2025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精彩课堂。

 继第三讲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之后,本次专论课程继续推进理论知识的深化。课程伊始,卢松教授以国家公园的核心概念为逻辑起点,巧妙引入世界首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具象化的实例解析,帮助同学们建立对国家公园体系的基础认知,为后续深入探讨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脉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紧接着,卢松教授将视角聚焦国内,介绍我国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提出背景与发展历程。他通过详细案例,深入剖析了多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设实践,助力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自然保护体系的发展现状。此外,卢松教授还重点分享了我国新增的两项世界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成果,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与大国担当。

课程尾声,卢松教授将目光落向上海,围绕上海市自然保护地建设展开深入阐述。他系统解读了“四区八核一网”的总体布局,并通过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展示了上海市在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卢松教授强调,未来生态保护工作需坚守生态优先原则,严守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底线,坚持以科学数据为支撑、以生态规律为遵循,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本次专论课的开展,既帮助同学们系统掌握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与前沿动态,更让大家深刻领会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未来,同学们将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引,坚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投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让美丽中国从蓝图变为实景、让中华大地始终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注入青春力量。


(图片供稿:院办)